人老了才明白,不管和谁交往,都要做到“五不过”
断舍离,是一生的必修课。
人到了晚年,就要过低配生活,道理很容易被接受,但是具体做法,却是一知半解、五花八门的。
今天,我和大家探讨在追求低配生活的路上,低配关系,找到合群与不合群的平衡点。总结成一句话,就是:不管和谁交往,都要做到“五不过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01
借钱,不过多。
很多人反对借钱,但是一味地反对是错误的。毕竟谁都有难处,也有应急的时候。
有些钱,不仅要借,还要主动借出去。
比方说,你和邻居老太太一起去买菜。走到半路,邻居老太太发现自己没有带钱,你应该说“没事,我先借给你”。等两个人到家了,邻居老太太迅速还钱给你,还会感激你。
买菜的钱,充其量就是一两百,要是你拒绝借钱,对方会认为你很小气,也不近人情。
只要是平时玩得来的人,借点小钱,用来周转,是无可厚非的。体现了情感互动。如果借大钱,就要打一个问号了。最好是拒绝。
谁家的钱,都是想尽办法抠出来的,要防备生老病死的状况。要是随意借出,收不回来,会给自己带来麻烦,儿女也会怨恨你。
02
家丑,不过问。
有一种交谈方式,叫“明知故问”。
有一种聪明,叫“不闻不问”。
对于别人家的喜事,要故意问一问,沾一沾喜气,让对方内心很高兴。 你过问了,对方会觉得你很关心他。
对于丑事,就不要问了。就算你听到了风言风语,也不要向对方求证。如果对方主动说起,是对你的一份信任,过后不要外传。
比方说,朋友家的儿媳要离婚,闹得满小区都知道。你要是过问了,朋友会觉得你和此事有关联,内心有坏主意。
当然,你自己家的丑事,也不要对外人说出来。如果有亲戚朋友过问,就学会“一笔带过、一笑而过”。
嬉闹有度,出言有尺。什么事情应该知道,什么事情应该遮掩,你应该有数。一把年纪的人,还口无遮拦,会显得“失德”。
03
串门,不过夜。
作为60、70、80后,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:亲戚朋友来了,就得在自己家住一晚。山高路远,总不能让对方回家去吧。再说了,吃了晚饭,再回家,也不安全。
村里有人把喜宴,来了很多的客人,还得到相好的邻居、亲戚家借床位。客人太多的时候,得打地铺,将就着住一晚。
作为晚辈,把年老的长辈留在家里住几天,体现了一份孝道。
时过境迁,在城里的人多了,乡下的交通也发达了。如果你还用老观念去串门,显然是令人讨厌的。
换位思考一下,中年人每天都要上班,哪有时间招呼客人,要是有人留宿,第二天一大早就得起床做早晨,难免会因此错过上班的公交车。
如果别人天一亮就去上班了,而你还在休息,就显得很尴尬了。
对于喜欢串门的老年人,饭后及时离开,或者聊几句,就回家吃饭,才是能彼此舒心。不轻易打扰别人,是应有的自律。
04
异性,不过亲近。
晚清的曾国藩去朋友家做客,看到朋友的小妾,非常漂亮,于是拉扯着聊了几句。回到家,他懊悔不已,写下日记,坚持戒色。之后,他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。
俗话说:“朋友妻不可欺,朋友夫不可抚。”
社交时,不仅仅是同性,还有异性。但是你要明白,大家都是一把年纪的人了,大多数不是单身。和异性聊天太多,微信联系太频繁,有破坏家庭的嫌疑。
哪怕你自己是单身,要找一个老伴,也得看对方的态度和婚姻状况。如果没有可能,连暧昧的话,试探的话,都是多余的。
对于有老伴的老人来说,去参与社交,最好是夫妻一起去,彼此放心,也能互相照顾。在座的人看到你和老伴在一起,自然也不会招惹你,开玩笑也会忌惮三分。
05
聚会,不过繁琐。
很多老人,非常讲礼数,在脑海中有一些列的老规矩。
我的家乡,如果办结婚酒,就得吃喝三天。第一天是预备席,第二天是结婚宴,第三天是回门席。
每一天都得给红包。特别是男方的长辈,如果不给新娘子红包,会被女方的亲戚认为“太小气、不重视”等。
现在,家家户户都在城里办喜酒,吃一顿饭就散伙了。如果你坐等第二天开席,肯定会闹笑话。
聚会的次数不是你可以控制的,但是聚会要简单,不要花钱太多,也不要去生僻的地方。
过日子要注重节俭,粗茶淡饭就行了。饭局前后,不要迎来送往,喝酒不要过量,不要比拼酒的价格。饭桌上,不要摆放高端烟和茶。
生活需要仪式感,但是仪式感不是复杂的礼节,而是在平淡中找到快乐。
06
低配的社交,也可以开心地过。
中年人,为了利益而社交,因此很多的饭局是一个“局”;老年人为了开心而社交,谈得来就行了,谈不来就散了。
那些把社交看得太重的人,反而不值得交往,复杂的关系会让你左右为难,控制你的生活自由。
设立社交的规则,少了麻烦和打扰,多了关心和爱护。
从今往后,没有谁高攀谁,没有谁强求谁,只有一份老感情,在慢慢延续,保留生活的本真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