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山时评:以破“竹”之势加快调研成果转化
东南网8月12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林宇熙)近日,我省出台加快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,提出统筹做好竹产业、竹科技、竹工艺、竹文化,到2025年力争全省竹产业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200亿元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这一行动方案从酝酿到出台,是主题教育调查研究成果转化的有力实践,是传承“四下基层”优良作风的具体体现,也将我们党开展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——“五个必须坚持”(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、必须坚持实事求是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、必须坚持攻坚克难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)贯穿始终。
今年5月,省政府主要领导到南平调研竹产业发展。座谈会上,竹家居、竹制品、竹炭、竹纤维、竹笋、竹机械、竹创意等企业代表围坐一起,谈及“竹子下山难”问题,引起大家的共鸣。
竹农算了一笔账:毛竹均价620元/吨,柴刀是主要工具,溜坡式下山是主要运输方式,采运成本约占50%,竹农人均年增收仅7000多元;竹企算了另一笔账:利用竹子边角料做成竹吸管等绿色产品,企业不仅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,也能增加竹农收入。
透过这两笔账,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了解到:扣去采伐运输成本,竹农几乎挣不了什么钱;而精深加工却能提升竹产品的附加值,带动竹农增收。福建竹资源丰富,竹林面积居全国第一,如何让竹农减轻劳动负担、增收获利?如何扬长避短,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?这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深思。
以问题为导向。带着问题,省领导随后又多次到市、县和企业,就如何发挥资源优势、推动竹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系统调研。同时,我省组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,赴南平、三明和浙江安吉等地调研。
如何在调研中听到群众的真心话?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“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”。调研中,一张竹凳,身挨身坐,工作人员想竹农之所想、急竹农之所急,以心交心、将心比心,竹农、竹企自然而然地放下“顾虑”,敞开心扉、畅所欲言。这样,现实情况和实际困难、问题也就浮出水面。
听真话、察实情,才能让调查研究成为实事求是谋实策的过程。一方面,通过深入调查,把实际情况摸实,全面了解我省竹产业现状:具有产业链条比较完整、产业集聚成效明显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等特点;另一方面,通过深入研究,把存在问题摸准,明确了龙头企业引领能力不强、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升、竹林产量质量有待提高等“痛点”。
如何让系统观念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?在竹产业发展调研中,大家既看当前,更看长远:尽管全球需求放缓、劳动力减少、成本上涨等对竹产业造成影响,但“以竹代塑”、“双碳”战略的实施带来了有利机遇与广阔前景。既从客观找原因,也从主观找差距:竹产业下游,即产品质量提升和研发等要靠市场力量;而上游,如竹林成规模流转、培育龙头企业等,则要靠政府力量去推动。
调研的目的,是为了解决问题,所以必须攻坚克难,拿出破解难题、打开局面的实招硬招。由此,我省研究制定12条具体政策措施,及时把调研报告转化为行动方案。要写好调查研究“后半篇文章”,还需要各地各部门以斗争精神一项一项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,确保2025年重点任务全面完成,真正让“小竹子”成为绿色富民的“大产业”。
主题教育开展以来,我省第一批参加单位共确定各类调研课题超千个,引领全省上下兴起调查研究热潮。调查研究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要牢牢把握“五个必须坚持”,以破“竹”之势加快调研成果转化,解决一批发展所需、改革所急、基层所盼、民心所向的问题,促进调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。
标签: